相信大部分的家长几乎经历过,跟孩子去公园玩到了约定的回家时间,孩子却耍赖哭闹不肯乖乖回家;在商店明明已经说过不能再买糖果,孩子却大发脾气坚持要买,接着一哭二闹三躺地;到了洗澡时间,孩子还想继续玩玩具,于是浴室门口上演了一场亲子大战等等。
这些情境对家长们来说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每每发生总会让家长感到精疲力尽。沈阳自闭症
其实,孩子这样的哭闹行为是建立行为规范的必经过程,在一次又一次重复发生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的测试大人设立的行为标准为何、底线为何,且学习到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规范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很容易产生较高张的情绪,建议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继续讲道理,多是造成反效果的。建议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后,情绪才能缓和,逐渐恢复平静。
当情绪平稳后,再进一步沟通刚刚发生的事件。例如在公园情境中,到了回家时间,但孩子不想回家而哭闹,家长以正向语言描述情绪、同理孩子的感受,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还不想回家,可是这时间我们约好该回家吃晚餐啦,下次再来玩吧」。
或者,允许孩子适度的发泄情绪,当孩子情绪逐渐缓和时可以立即给予正向鼓励,「你没有哭哭了,很棒」;也可以适时的转移注意力,「等下回家晚餐有你喜欢吃的蒸水蛋」,在这过程当中孩子感受到同理、支持及安抚,引导其逐渐恢复平静,进而顺利沟通。
秉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温和与坚定同样重要,温和是表达对孩子互相尊重的态度,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发展阶段;而坚定则是表现出对自己和当下情境的尊重。
「可是当我好好讲的时候孩子都不会听啊⋯⋯」,其实温和不代表没有原则,而是需要态度温和但立场坚定。在《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书中指出,正向教养观念中的「温和」,包含了以下元素:提供孩子情感上的安 全感、同理孩子的感受、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和能力,以及重要的,明确的传达无条件的爱。「坚定」即是设定界线,坚定地给予明确清楚的行为要求,家长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让孩子知道界线为何,且坚持着界线。
四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参与界线的设定及执行,而针对四岁以下或发展年龄较年幼的孩子则需要家长来设定界线,举例来说在公园情境中,当孩子哭闹不肯回家时,「我们要准备回家了,可以再玩三次溜滑梯,玩完就要回家,明天再来玩」,三次溜滑梯结束后,冷静地抱起孩子带他离开现场。沈阳自闭症
正向教养(Positive Discipline)也被称为正向管教或正向教育,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各种引导方法。
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作为核心基础,家长与孩子互相尊重与合作,让孩子感受到情感连结、归属感、自我价值,是一种长期而有效的教养方式。
一致性的规范原则
行为规范要有一致性的标准,让孩子清楚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以及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事先讨论、协调相同的标准,建立行为标准的一致性并贯彻执行,避免前后不一致或家庭成员之间不一致,孩子将会无所适从,或因不同的标准而难以建立行为规范,亦可能造成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一致的表现。沈阳自闭症
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弹性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提供「二选一」或「多选一」的选择题,给予合宜的选项让孩子做选择,通过有限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做决定的权利。
当孩子能自己选择要做的事情,孩子感受到选择的自主权,其配合度亦能相对提升。给予的选项需符合孩子发展年龄及能力,并表现出对孩子选择的尊重,建议选项不要过多,二至三个即可;此外,选项的内容是家长期待孩子能做到的,例如「你要玩三次溜滑梯,还是三次跷跷板呢?玩完就要回家」、「你想要牵手走进浴室洗澡,还是抱着进浴室洗澡?」
另外,有些情境则不适合让孩子做选择的,需要给予明确规范及要求,例如「要不要写作业」、「感冒要不要吃药」。
以正向叙述方式取代负向叙述方式
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可以做的事」,而非过度强调不可以做的事。
我们在规范孩子时,常常会说「不要乱摸桌上东西」、「不要吵闹」、「不要动来动去」,有些孩子反而会愈说愈故意,那我们可以试着调整为「请把双手摸膝盖,等等我」、「我们一起轻轻、小声说话」、「请把小屁股黏在椅子上,黏紧紧」,当转换为正向叙述方式或是小任务的话,孩子将更有意愿做到这件事。
孩子逐步建立行为规范的学习过程需要长时间累积,家长耐心陪伴与沟通引导,虽然有时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或失望。
慢慢观察、理解孩子的特质及能力,调整家长自身的心态,适时修正策略及应对方法,相信孩子与我们都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