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专家分析,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在家时调皮好动、爱说爱闹,一出门却像是变了个人,特别内向不爱说话,这样强烈的反差让许多家长一时也弄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些家长会觉得这很正常,孩子认生,而且一般都会认为这是一种环境调节和反射,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对此,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儿童在环境改变后,很容易出现“选择性缄默症”,久而久之如果情况逐渐严重的话,就会发展成我们现在所谓的沈阳孤独症。
4岁的园园(化名)在家里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可幼儿园老师却说,园园在幼儿园不爱讲话,每次问她问题不是摇头就是点头,轻易都不开口说话。开始园园爸爸妈妈还觉得不可能,但是后来偷偷在幼儿园观察才知道,她在幼儿园真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据园园妈妈陈女士说,为此,幼儿园的老师建议家长带园园到医院进行检查。后来在另外一个特殊幼儿园里,班主任说在园园刚刚转进来时,很多女孩子也不爱说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改善。有的孩子在家里都能正常的交流,可是一出门就会变得不愿意说话、交谈。有时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很着急,忍不住还会责骂孩子。其实这是孩子在更换环境以后,没有了安全感,沉默便成了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对此,专家还做了深入的研究:像类似园园这样的症状是由于适应不良引起的,在更换新的环境后,孩子往往不能立即适应,因此采取不讲话的态度,比较严重的会出现“选择性缄默症”,它属于精神障碍,再严重的就是时间长调节不过来的话,就会转移成“沈阳孤独症”。
选择性缄语患儿,语器官其实并没有器质性病变,智力也正常、并已经获得了语言功能,而在某些精神因素的影响下,会表现出顽固的沉默不语现象。一般3-5岁儿童易发病,但根据数据显示目前的发病率非常低。
沉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有力的自我保护工具,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学会适应环境变化的孩子,当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会给自己带来紧张感的时候,缄默几乎成了他们直接的本能反应。培养孩子抗压能力不过分注意孩子缄默“对于孩子的缄默,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因为孩子不讲话,给孩子施加压力或打骂、挖苦孩子。”黄晓玲说,家长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过度娇惯、溺爱孩子。
对于孩子的缄默家长不要过分注意,不要时刻盯着孩子看他是否说话,从而使孩子倍感压力。父母应该从小做好亲子教育,在语言发育期避免精神上的刺激,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对于患有缄默症的孩子,父母应多陪孩子游戏或到户外玩耍,分散其紧张的情绪,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让孩子主动说话,尽可能不要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
沈阳希望之星(原博爱)自闭症训练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是辽宁省定点(自闭症)训练机构,是由教育局和民政局审批,针对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儿童进行训练的非营利性机构。目前中心拥有教学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中心的教师都是有着多年特殊教育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她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这群特殊儿童的无限爱心,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认可。
让我们传递爱与温暖,给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