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和解决方案

2022-07-25  来自: 沈阳市铁西区希望之星教育培训学校 浏览次数:372

                       详细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和解决方案

     许多父母在孩子7、8个月大、开始发展坐和爬的动作时会感到很疑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坐起来摇摇晃晃、也不爱主动爬行,甚至大一点以后,坐姿不良、坐不久、站不稳,走不远、跑不快…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用白话来形容,就是「肌肉比较没有力气」,而在感觉统合领域里,它的术语就叫作「肌肉张力不足」、或「低肌肉张力」。


「肌肉张力」是什么?

「肌肉在不刻意出力的状况下,还能让身体维持一种姿势」的机制,就是所谓的肌肉张力,举例来说,当我们站着的时候,不需特别用力就可以维持站姿,靠的就是肌肉张力。

人体神经组织主分成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而肌肉张力就是受神经系统的大脑调控。

如果大脑的功能讯息处理不佳,甚至有结构上的问题,成长中孩子的肌肉张力就可能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进而影响姿势维持与活动效率、日常生活功能以及学习社交状态。

适当的肌肉张力除了可以使肌肉更有效率地出力,还能够保护骨骼。因为骨骼是身体的一道防线,支撑身体绝大部分的重量,而肌肉的收缩功能较佳,能够吸收、分担这些重量,因此肌肉张力正常、肌耐力佳的人,骨骼往往也比较健康。

然而,肌肉张力也可能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环境的因素,而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过高的张力犹如人在紧张时身体会紧绷、僵硬一般,会使孩子活动困难,而过低的张力则如同生病时全身软绵绵一样,让孩子全身彷彿绑了千金重的铁块,使不上力。

肌肉张力vs.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一组肌肉维持某个姿势或动作的时间可以持续多久」,就像赛跑中的「长跑」一样;而肌肉张力则是受到神经大脑的影响,有点类似「短跑」,有些人天生就跑得快,不太需要经过大量训练获得这个能力,但有些孩子的确需要一些外界的环境刺激来促成。

如果张力正常但耐力不好,可能是因为太懒惰、缺乏锻练,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但是,也有部分的人天生张力就不好,他们多半耐力也不佳,因为肌肉就是软趴趴,也就更不爱动了。

无论孩子的张力好不好,父母都应该增加其运动量,运动能提升肌肉的耐力,让孩子的身体发展得

肌张力不足的影响
如果肌肉张力不足,骨骼没有一个良好的保护机制,孩子很容易发生骨骼歪斜、脊椎歪斜、脊椎侧弯、下背痛、骨刺…等骨骼问题,产生「莫名其妙」的疼痛,这时很多家长会猜测:「这只是成长痛」,忽略肌肉张力不足的可能性,久而久之使得状况更加严重。
长久下来,肌肉张力不足还可能导致姿势不良、视力不良(因为姿势不良而产生的斜视),在运动方面,孩子大动作的协调能力也会不佳(如:跳舞跳不好、跳不久、容易累),这些状况都会引发学习和社交的问题。


 判断低肌张力的指标

低肌肉张力的孩子会有哪些症状?

家长和老师如何观察孩子是否有肌肉张力不足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加以观察:

颈部

  • 3个月以上,父母抱着时,头部还容易东倒西歪。

  • 3个月以上,脖子还没有开始「变硬」,还无法在趴姿的状态下把脖子抬起来,并维持3~5秒。

  • 3个月以上,将孩子抱直、坐在父母腿上、离开父母的胸膛,他不能自己撑住脖子和头部一下下,要靠在父母身上。

  • 轻推孩子的头部,感觉不到阻力,头部很轻易就被推向一边。这代表孩子脖子的韧带、关节、肌肉都很松弛,没有力气。

  • 脖子经常往前突出、头部向前倾,看起来垂头丧气,没有精神。

  • 不喜欢抬头看,因为抬起头需要用到颈部的力气。或是稍微抬头一下马上又低下去。

  • 走路好像一直在看地板,常被误以为走路不专心、不看路。

  • 由于颈部肌肉力量不够,头部无法维持平衡,走起路来摇头晃脑。

  • 2、3岁后经常抱怨脖子很酸。

  • 习惯以手托腮。

  • 很容易扭到脖子。

背部
  • 翻身的动作迟迟没有出现。
  • 3个月~1岁前,将孩子面朝下的捧起来,看他是否能够将头抬起、把身体直挺起来,手、脚能否伸直,背肌无力的孩子,身体会全部向下垂坠。
  • 经过3个月左右的坐姿练习,到了10个月大左右,坐着还是弯腰驼背。(1、2岁以上的小朋友,弯腰驼背的姿势更是不能常有。
腹部
  • 坐姿的平衡不佳,很轻易就会被推倒。1岁时,轻推孩子,孩子不应该会倒,如果倒得很夸张,表示孩子躯干的力气是比较差的。
  • 肚子松垮,坐或站着时,喜欢向后用肩膀倚靠着东西,如此一来腹部的肌肉就不用收缩,可以靠外力撑住自己的身体。长久下来,可能连带使骨盆周围的肌肉也没有力气,致使骨盆歪斜,甚至造成长短脚。
  • 容易下背痛,有坐不久、不耐坐的情形发生。
  • 身体总是靠旁边的外物支撑,歪向一侧。
上肢
  • 手肘外翻,上臂和下臂不是在同一直线上(手肘伸直时,关节处呈现>180度的非水平状态。)如此一来,在活动时便很容易受伤。
  • 手腕或手指往手背方向弯曲时的角度过大,有韧带过松的现象,例如:大拇指屈指肌腱可下凹至接近手背。
  • 不喜欢爬行…等需要以手撑地的游戏,爬行动作会较晚出现,力气也比较差,甚至无法让肚子离开地面,贴地爬的时间很长,或是将肚子撑起来,胸口却又贴下地。
  • 玩丢、接球…等游戏时,手腕容易扭伤。
下肢
  • 脚伸直时,膝盖不是往前弯而是向后顶的状态,有「靠膝盖卡住」来维持站姿的感觉。
  • 走路的耐力差,常见于女孩子,动不动就要坐推车。
  • 喜欢采用W型坐姿。因为这么一来,底盘就会非常稳固,全身肌肉就能够松懈,所以越常出现W型坐姿的孩子,身体的肌肉张力就越差,甚至很有可能导致驼背。
  • 脚踝容易扭伤。
  • 足底过度扁平。扁平足的原因除了遗传,也有另一个族群是因低肌张而造成。尤其当孩子足弓附近的肌肉还没发展好,就让它承受全身的重量,就有可能压垮足弓。
  • 很容易跌倒。
  • 懒洋洋,喜欢拖着鞋子走路。从1岁6个月起就可以开始观察,孩子走路或跑步时是否发出很大的脚步声,2岁以后更不可以有拖着鞋子走路的感觉。
其他
  • 不喜欢维持一个姿势太久,动来动去,因为每个姿势可能都让他觉得不太舒服。
  • 总是喜欢趴着或躺着做事情。
  • 腮帮子圆鼓鼓、脸颊肌肉松垮、下垂,甚至2岁以后,还有流口水的状况,日后容易产生构音上的问题。
  • 不喜欢咀嚼或吞咽较硬的食物。

如何解决【低肌张力】的问题?

根据感觉统合理论,对肌肉张力影响大的,莫过于「前庭系统」,借由前庭系统内的耳石器官对于重力的感受,让对抗重力的肌肉群的肌肉张力逐渐趋于成熟。

除了前庭系统外,亦需要「本体觉系统」的辅助,才能顺利维持头部和躯干的稳定度,本体觉的受器为肌梭和肌腱,当它们接收到外界的讯息后,即会透过神经传递到脑部,随后脑部再回传至肌肉以维持或改变肌肉张力。

造成肌肉张力不足的原因,先天及后天因素都有,屏除先天遗传因子不谈,后天环境提供的刺激量也很重要。

提升肌肉张力的3种活动
孩子处于神经生长的黄金时期,需要的是大量的活动刺激,尤其是有前庭觉的刺激,以下活动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肌肉张力:
1.有速度的活动
例如,骑脚踏车、玩溜滑梯这类有速度的活动,能够刺激内耳的感官受器,传到大脑里,再影响肌肉张力。其他例如:带孩子到儿童乐园里玩咖啡杯、旋转木马…等,都能提供前庭觉的刺激。
2.有方向变换性的活动
很多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担心所谓的「摇晃症候群」,所有游戏都强调不摇、不晃、不要忽上忽下,以为这么做对孩子
其实刚好相反,适度摇晃可以刺激内耳里的前庭系统,使肌肉保持在正常的张力范围里,而缺乏这种刺激很有可能造成后天的肌肉张力不足。
因此,温柔地抱着孩子转一圈、上上下下都是可行的,摇篮对孩子也很有帮助,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坊间的不正确信息而使孩子缺乏这类刺激。等孩子大一点以后,荡秋千、跳蹦床大龙球等等也能提供类似效果。
3.大肢体律动性活动
孩子长大以后,家长需要主动引导他们从事一些大肢体的运动,例如:唱唱跳跳,这么做会让内耳受器动起来,帮助前庭觉整合,使肌肉张力正常。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
1.  与孩子进行躯干与四肢向上延展的游戏,如:绳子上绑着饼干,请他们伸展身体或者踮脚尖,以口取下。
2.  在游戏中设置爬行的关卡,如:钻隧道、钻桌子。
3.  上课时,在孩子胸口与桌子间夹一颗约棒球大小的软球,如果5分钟内没有掉下来,就可以得到奖励,并循序渐进地延长时间。
4.  写字时,使用倾斜30度的书写平台,可有效避免孩子趴着写字。
5.  多利用黑板或白板,让孩子以站姿或跪姿在上面画图、写字、游戏,手举得高一些。
6.  练习贴墙站立,背部、臀部和小腿贴墙,肚子内缩。
7.  在日常作息中增加跑步、跳跃的运动。
8.  手部阻力性活动可使手部的张力正常化,如:捏粘土或帮家长按摩。
9.   随时提醒孩子维持正确姿势,必要时制定赏罚约定。


校园风采

相关资讯 更多>>

   沈阳希望之星(原博爱)自闭症训练中心有着多年特殊教育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这群特殊儿童的无限爱心,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孩子的爱戴.更多关于沈阳自闭症,沈阳孤独症,辽宁儿童发育迟缓,沈阳孤独症培训,沈阳自闭症治疗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电话咨询.[咨询电话:13898877361]

   本站关键字:沈阳自闭症,沈阳孤独症,辽宁儿童发育迟缓,沈阳孤独症培训,沈阳自闭症治疗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沈阳市铁西区希望之星教育培训学校 网站地图 XML

本站关键字: 沈阳自闭症 沈阳孤独症 辽宁儿童发育迟缓 沈阳孤独症培训 沈阳自闭症治疗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