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常常想要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发展制订课程计划,因为这是孩子们走出去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干预过程的艰辛与困难。
所有儿童都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和他人之间的依恋关系、体验生活中的一致性、慈爱、尊重、换位思考(移情)、舒适、妥协、安全感、成就感和快乐。儿童情感上的满足,关系到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影响到与他人能否建立联系,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必须始终加以关注。
下面讨论儿童心理健康的几个重要方面,老师们请留意,这些情感需求,你是不是都关注到了?
情感依恋
我们通常希望孤独症儿童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下,和不同的成人一起游戏或者做事情,这一点其实对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勉为其难。
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在儿童的生活中要引入多少人和场景,以及这些对儿童的舒适水平有多大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需要时间。
一致性
对生活内容一致性的要求,是所有儿童健康心理发展的一个核心元素。
孤独症儿童在他们的物质世界里希望寻求更高程度的一致性,以补偿他们感受到的社会交往困惑。让环境清晰化、组织化,有助于形成生活中的一致性。
爱
有很多种方式向儿童表达爱,可如抚摸、唱歌或者微笑等。孤独症儿童对别人的爱,有时候会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回应。一个儿童可能在前一分钟想要别人拥抱他,而下一分钟却把人推开。
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喜欢的社会交往反馈类型。如果儿童的个人喜好和他表达感情的方式能够一致起来,就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交关系。
尊 重
通过仔细的观察、敏锐的倾听和灵活应对的方式表达尊重。接纳儿童所有的社交努力,包括那些不恰当的行为。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给儿童多提供一些可选项,以尊重他们的要求。某些社会情境对儿童来说比较难以应付,老师就要适当地调整情境,以此来尊重儿童。
在一天的活动中,要在能够树立儿童自尊的活动和那些比较难的活动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要认识到在某些日子里,给儿童过多的干预并不见得就好。
换位思考
多站在儿童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努力,给他们设定比较现实的目标,理解他们困惑和不适的根源。
在对儿童进行行为分析的时候,要把儿童的心理需求考虑进去,同时也要让同龄伙伴能够对儿童予以关注。
我们也要了解,儿童在此刻已经尽他的能力做到了最 好。这些,都是我们换位思考的表现。
沈阳希望之星(原博爱)自闭症训练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是辽宁省定点(自闭症)训练机构,是由教育局和民政局审批,针对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儿童进行训练的非营利性机构。目前中心拥有教学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中心的教师都是有着多年特殊教育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她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这群特殊儿童的无限爱心,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认可。
让我们传递爱与温暖,给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