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孩子要学会什么?
2021-11-15
来自:
沈阳市铁西区希望之星教育培训学校
浏览次数:321
俗语说【三岁看老】在未接触小朋友之前,会觉得这俗语都是夸张的,但随着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变多,逐渐觉得这些话语是有道理的。很多人会认为孩子还小,可以慢慢教,若懂得儿童发展,就会发现三岁之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近80%,这时孩子许多的表现方式都已经慢慢成形,假若这个阶段我们能为孩子打下学习基础,那么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定然会有很大的助益。0到3岁的儿童动作发展,主要以基本动作的学习为主,例如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三岁之后所习得的技巧,不外乎都是这些基本技巧的延伸,这个阶段可以把主力放在基本动作的养成上,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平衡、协调、与肌肉力量,除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外,也可以透过感官动作达到情绪的稳定性。当动作发展越好,就会连带影响往后的游戏表现与社会行为。2、运用家具的摆设,让孩子进行一趟爬上爬下的攀爬游戏。认知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操作经验的获得,操作经验则需要大量的手部动作。手部动作又与手眼协调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手眼协调简单的定义就是「手动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眼睛看到哪里,手就动到哪里。」需要手部功能与视觉的同时表现。那么要如何增加手部功能与视觉表现呢?可以透过不同玩具的操作来获取大量的学习讯息,让孩子动手玩,越玩越聪明。1、按压玩具,让孩子手按个钮就会有声音或是视觉的反馈。2、简易的积木玩具,让孩子的双手可以进行敲打、组装、拆解。3、投掷玩具,让孩子学习运用不同的抓握方式将操作物投掷入容器内。求知欲望的展现来自于我们想要认识外界的环境,随着孩子的动作、认知能力日益成熟后,探索的展现就会更为明显。大人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参与环境的探索,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在探索中运用本身的动作移行能力建构环境空间的概念、因果关系的连结、以及记忆的展现,进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依据社会发展理论,这个阶段是孩子自主性与自信心养成很重要的时间点,鼓励孩子主动参与,获取学习所需要的计划组织、逻辑思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是受肯定,是拥有成就感的。有效沟通的养成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习惯,不要不理会孩子,这样会丧失彼此的信任感。要让孩子觉得有需求找您说话是有用的,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眼神回应也可以,因为您的目的是在建立彼此对话的习惯,把彼此想要表达的讯息传递给对方,让对方了解,进而让您更清楚知道该如何领孩子学习。1、多跟孩子说话,话别说太长,也别说太深奥,只要简单词汇、短句就足够。孩子在18个月~24个月后,就会慢慢理解一个人的情绪与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很大的关联性。孩子开始懂得用自己的情绪来操控环境、控制大人,当习惯养成就会明显影响往后的学习状态、人格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将会是一项很重大的议题。1、适时的say no,软性坚持下,让孩子知道规范的界线。2、多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外,也让孩子有情绪发泄的管道。3、运用情绪绘本演练,让孩子认识情绪,也学习可以怎么做。在社会行为的养成中,等待是孩子须学会的事,透过等待的练习,学习控制冲动。当冲动控制之后,孩子才有机会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学会理解环境的脉络,认识社会规范的界线,进而发展出正向的社会行为。孩子在三岁前有很多事要学习,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家长的陪伴。陪伴除了增进亲子关系外,更可以促进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