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失调通常不像其他病变一样容易被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是在比较了自己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的行为表现之后,才会察觉到孩子好像是行为有点问题,但是具体问题在哪里可能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感觉统合失调在不同小朋友身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好动
换尿布时:
一般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会在每天不断重复的操作中,经由经验学习知道“妈妈就快把尿布拿来了”因而适时作出换尿布的动作,不应该随意被周围的物品吸引,而忘记要换尿布的事情。
逛街时:
小朋友很难乖乖坐在推车里,容易被吸引爬出推车去摸东摸西,大人总是要紧紧牵着或是抱着走才行。
聚餐时:
父母跟朋友聚餐时,小朋友容易抓、丢餐具,甚至喜欢离开座位,因此大人通常得轮流带他在餐桌以外的地方玩。
游戏时:
到了一、两岁以后,经常随意就被周遭的物品吸引,到处跑来跑去,看起来很忙的样子,但是不能专心在同一事物上玩几分钟。
容易分心
小朋友对输入大脑的讯息判断不良,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微小、不重要的讯息干扰。
丢三落四:
常常忘记带老师交代的物品、忘了把功课带回家、容易出现外套文具不见的状况。
东西紊乱:
东西总是乱七八糟,玩具拿到哪里就忘了哪里,丢得到处都是。
行为组织能力差
可能很冲动、不专心、工作时没有计划,或是无法在行动前思考后果。这类小朋友对适应新环境与遵从指令有困难,遇到挫折时很容易感到挫败,碰到新活动时表现退缩。
因为他无法将眼睛所见、耳朵所闻、以及双手与身体所接收到的讯息做良好的整合,虽然他能够看得到、听得到或感觉到环境中的讯息,但就是无法针对这些讯息刺激作出正确的回应。
你可能会注意到他在游戏中常常漏掉一些细节或者总是无法了解其他孩子的游戏规则,因此常在游戏过程中和小朋友们起争执。他也不爱选一般小朋友爱玩的、操作性强的组装玩具来玩,对他来说需要动手操作或组装的玩具,可能都太麻烦了。
也会经常不小心打翻或打破东西,生活中老是意外状况不断,当参与新的团体游戏或活动时,就常常以不好玩儿当借口来逃避。
语言发展不良
语言上的发展迟缓也是感觉统合不良时常会出现的一种表现。
有听没有到:
小朋友本身并没有听觉器官上的问题,可是他却常常有听没有到。明明这些语言讯息的确有传进他的耳朵里,可是在传递到脑部的过程中却不见了,就好像从网络下载资料到一半,却突然断线没有信号一样。这样的孩子虽然有听到家长说的话,但是却无法按照听到的话,做出适当的行为或动作,甚至有的小朋友有语言理解困难的问题。
构音困难:
有些小朋友知道自己想要说些什么,却无法指挥自己的嘴巴说出这些字词的正确发音来。
结巴:
有些小朋友常常在有话要说的时候看起来很紧张,甚至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流畅的话来。
协调性不良
当孩子没有清楚接收到从身体与手眼传递进来的讯号,他就无法在两条线之间正确的着色,或准确的用剪刀剪东西,也很难灵巧的将两张纸粘在一起,导致精细动作或者操作技能的困难。
身体协调能力不好,容易摔跤跌倒,学习新的技能与粗大动作比较困难。
情绪起伏大
有些孩子生来就无法将来自于皮肤的感觉做良好统整,以至于当有人触碰他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让他觉得不舒服、生气、焦虑,有时小朋友甚至敏感到连有人站在他的身边,都会让他觉得不安,想逃避。
因此这些小朋友情绪常常起伏不定,容易生气,但是他不是故意要生气,他是真的被这些讯息干扰很不舒服。
虽然孩子在早期有这些状况,并不代表他就是感觉统合失调,但是家长应该要多加注意,以免小小的问题在日后衍生出大大的麻烦。
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延伸问题:
无助与焦虑
在学校里有很多琐碎的小事,是孩子去操作执行的,没有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孩子需要用上几倍的努力,学习绑鞋带、握笔、用剪刀…
同时,孩子和许多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活动,很容易被身旁微小信息干扰而无法专注。
有时候课堂上他执行老师交代的连续指令,例如“把书收起来,然后把铅笔和尺子拿出来…“这些连续指令或规则对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来说,也常常只能做到一半,注意力就被其他干扰。
这样子小朋友在学校里常常会感觉到无助与焦虑,严重时候可能会排斥逃避上学。无法专注
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很容易会对外界微小的不重要刺激过度反应,因此在教室里的时候,他很容易被外来的声音、光线或是有一大堆人在做很多不同事情的混乱状态所干扰,所以注意力容易分散。
例如:上课时候,旁边同学的铅笔掉了,他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掉下去的铅笔上,忘记老师讲课的事情。
家长要了解的是,这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孩子无法有效的判断环境所输入的讯息,并快速抑制掉不需要处理的讯息,因此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哪里有声音,注意力就往哪里去,当然就不能有好的注意力了!
自我形象不良
累积了太多的挫折经验,孩子就会失去自信。这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小心给予支持,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笨,很差劲,一无是处。
只是口头上告诉他“宝贝你很棒“”你是聪明的“这些安慰的语言或许能让他的情绪得到缓解,但并不会促使他的脑部加强整合能力。
唯有让他的感觉统合能力正常化,并且能够进而发展出对不同环境事件适应的反应能力,才有办法让他建立自尊与自信。
在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学业、智力发展的心力,往往远远高于用以提升感觉神经发展的活动。
然而良好的感觉神经功能才是孩子往后孩子就学后乃至于一辈子的重要关键,因为他可以帮助孩子在阅读、计算甚至认知、思考、社交、决策时做得更轻松。
家长不要总是接受“孩子年纪还小,过一阵子长大就会好”的安慰。
适时给予孩子需要的支援,才能帮助他们未来有快乐的、自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