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症孩子的呼吸训练你了解吗?
孤独症孩子普遍在语言上存在缺陷,包括语言发展延缓、停止、终生无语。(语言萌发比较晚,多用拉手方式表达需求,少用点头,摇头,食指指示等形式表达,1/3的儿童语言呈现“折线型发展过程”,50%从未获得有用的说话能力,30%-40%的儿童无说话能力);语音,语法及语义均有异常想象。(发音不准,咬字不清晰,语音错误消失的时间较长,存在声调异常,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鹦鹉学舌,运用副词,连词,助词比较困难,抽象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存在巨大障碍,代名词误用);语用技能严重缺陷。(刻板语言,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不会表达自己,不会使用面部表情,不懂幽默,不懂使用比喻语言)。
面对语言的学习,孤独症孩子还会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困难,譬如说:在吸允、吞咽、咀嚼动作和吸气、呼气动作方面发展不完善;听觉记忆好,机械性记忆,缺乏理解记忆;缺乏模仿能力,对事物和语言的理解比较缓慢;缺乏沟通的动机;非语言的沟通能力发展迟缓;刻板地学习和使用语言,不懂类化(泛化)。
正式进入语言学习之前,我们要为孩子做好一定的准备训练,我们称之为“语言准备”,包括有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练习。在本期,我们先给大家介绍发音练习。
首先,我们要对人体的发音器官有一个大致了解。人类的发音器官,包括有以下功能:一是呼吸器官(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呼吸功能;二是发音体(喉头和声带)的振动功能;三是口腔、鼻腔和咽腔的共鸣功能。
通过观察孤独症孩子可以发现:有些孩子能够正确模仿口型,但发不出声音,因为他们在模仿口型时没有气流的呼出;有些孩子能够正确模仿口型,并且有气流呼出,发出的音是清音,气息明显很微弱,这是因为声带未能产生振动;还有一些孩子能随意发音,但是都是尖声,这是由于声带振动不正常(声带肌肉过于紧张);更有一些孩子不能自如地开合嘴,运动舌头,展开、嘬圆嘴唇,因此他们只能发一个音或者只有几个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最开始进行发音训练的内容,就是呼吸的训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实施如下的训练:
和儿童一起做吹蜡烛、纸条、风车的游戏,也可以帮兵乓球放在桌上,从不同的方向去吹动它,并慢慢把球和嘴唇的距离慢慢拉长。
用吸管吹水,吹泡泡。
嘴唇撅起,慢慢吹气,手置于嘴前10-20厘米处感受气流。
闻花香或香水及其他有芬芳气味的东西。
练习吸管喝饮料。
如果孩子不能自主地进行深呼吸,训练者采取运用手指捏住孩子的嘴巴和鼻子,5秒或逐渐增长时间,放开换气的时就是孩子深呼吸的过程。具体方法如下:
坐在孩子对面,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他的鼻子,约5秒钟,放开手指,让孩子自主做深呼吸。可反复做3-5次。
坐在孩子对面,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他的鼻子,其余手指捏住儿童的嘴(针对那些不会闭嘴的孩子),放开手指,让孩子自主做深呼吸。可反复做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