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辨孩子的表现是感觉问题还是行为问题?(下)
2022-08-08
来自:
沈阳市铁西区希望之星教育培训学校
浏览次数:315
当在逛街或在餐厅吃饭时,看到有小孩冲来冲去、尖叫时,父母表示:【他只是需要一点感觉输入啦!」 大概大部分的人心里都会产生一种想反驳的声音吧!孩子可能渴望强烈的本体觉输入,他也正在这么做,但是家长要认知到这个行为在当下是不适切的,甚至是有危险性的。有些人员会以不准孩子活动当作处罚(不准下课),让孩子一直坐立难安,直到他们能够控制自己不要乱动,乖巧的站着或是坐着。这对于某些孩子,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从被罚一节下课,到一星期,甚至一学期孩子都不能下课,但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没有改善,因为没有考虑到感觉的影响。
当治疗师说孩子有感觉处理的问题,那这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只做行为的介入是不够的,感觉的介入也是同样重要的。有些时候你觉得感觉的介入一开始是有效的,但之后的进步好像停滞了,可能单纯做感觉处理是不够的。感觉的策略是可以和行为的计划一起使用的。甚至有些策略是类似的,例如规律的重要性,计时器的使用,隔离的使用,使用简单和短句子要求,要求孩子复述你的指令等。即使家长非常仔细地在寻找线索试着去判断孩子的【演出】,但是孩子的【戏码】可能每次都不一样。行为和感觉的介入是同样的重要的,孩子需要去学习如何忍耐,在一个适当的界线内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