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伴随着孩子每天的生活,但常会发现孩子有不认识情绪、不知道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等问题,且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往往不如我们所期待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带领孩子进行情绪教育呢?
以下从孩子的情绪发展出发,并试着提出一些能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的方法,沈阳孤独症培训的小编提供需要的家长参考:
1. 情绪是慢慢发展出来的:
每一步都是重要基础
从出生开始,我们透过和环境的互动,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发展出各种情绪。
三个月大的宝宝,主要用哭和笑来表达需求,能发展出满足、惊吓、讨厌、高兴等情绪。
三到六个月大的宝宝,开始能对特定的事物展现自己的喜好或排斥,能发展出生气、兴奋、无聊等情绪。
六到十二个月大的宝宝,对不同的情绪反应更为明显、强烈,能发展出悲伤与害怕等情绪。
一岁到一岁半的幼儿,情绪会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分离焦虑更明显,能发展出害羞、忌妒等情绪。
二到三岁的幼儿,思考大多仍以自我为中心,会开始试着去了解照顾者的价值观,能发展出骄傲等情绪。
三到四岁的幼儿,开始能理解他人与自身情绪想法的差异,开始发展初步的同理心、忌妒、罪恶、尴尬等情绪。
四到六岁的儿童,能理解两种相质性的情绪可能同时存在,能发展出担心、谦虚、自信等情绪。
七岁以上的儿童,随着生活与互动经验的累积,能理解两种相反的情绪可能同时存在,能发展出复杂同理心、社会观感等情绪。
由上述的儿童情绪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知道:
孩子并非一出生便能体验到所有情绪,而是随着年龄成长,慢慢透过与环境互动而经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
然而,孩子能体验到不同的内在情绪,例如生气、伤心、忌妒、害羞等,并不代表孩子认识这些情绪,也不代表孩子能适切地觉察与表达自身的情绪。
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养成的。
2. 透过「绘本」带领孩子认识情绪:
从绘本看见自己与他人
情绪教育是一辈子的功课,而3-7岁是儿童发展情绪辨认与觉察、同理心、情绪调节与控制的黄金期。
透过适当的引导与教育,孩子能开始试着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学习适当表达情绪、发展出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等,成为将来复杂同理心与情绪内在调节的重要基础。
绘本是家长能正面和孩子讨论情绪的重要媒介,透过故事角色与生活经验连结,让孩子试着思考角色可能的想法与感受,并与自身或观察他人的经验对照呼应,产生共鸣。
更重要的是,家长能在和孩子共读绘本的过程中,开启和孩子的「情绪对话」,例如询问孩子觉得故事角色有什么感受/想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想法、孩子本身是否有过一样的经验等,在对话中带着孩子学习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练习表达出来,也学习换位思考了解他人与自己的不同,逐步发展出同理心的能力。
3. 透过「游戏」增加孩子挫折忍受力:
从成功与失败中学习面对情绪
游戏是孩子重要的发展之一,在游戏中孩子除了可以累积不同的动作与认知发展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并且透过适当的引导发展出应对与调适这些情绪的方式。
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孩子可能会经验到挫折、失望、生气、难过等负面情绪,在陪着孩子面对这些情绪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从不成熟的表达方式,像大哭大闹、生气骂人、放弃尝试等行为,慢慢转为寻求支持与协助、正向思考、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应对,进而发展出较成熟的情绪管理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第二语言,透过陪孩子游戏与创作的过程,能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孩子平常说不出口的话语或想法,真诚地倾听与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情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希望孩子发展出同理心与正向特质,就要让孩子处于一个被同理与倾听的正向互动环境中。
以上就是沈阳孤独症培训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来电咨询我们吧!